研究生硕士网 2025考研院校信息库
全国录取名单查询系统

专业目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目录 > 2026考研专业目录:首都师范大学学化学系202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2026考研专业目录:首都师范大学学化学系202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各位考生:

根据教育部《2026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及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学科建设规划、师资力量配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经严格论证与审核,现已完成首都师范大学 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的编制工作。该目录明确了我校 2026 年硕士研究生各招生专业、研究方向、拟招生人数(含推免生计划)、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及相关报考要求,是考生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的重要依据。

为方便考生准确了解招生信息,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已通过我校研究生院官网([可补充具体网址])“招生工作” 栏目正式发布。请考生务必仔细阅读目录内容,确认报考专业的相关要求,合理规划备考方向。

若考生在阅读目录过程中存在疑问(如专业方向内涵、考试科目解读等),可通过以下方式咨询:招生咨询电话([可补充联系电话])、咨询邮箱([可补充邮箱地址]),或关注我校研究生院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实时答疑信息。

请广大考生密切关注我校官方平台发布的后续招生通知,确保及时掌握报名流程、现场确认、准考证打印等关键时间节点与要求,避免因信息延误影响报考。

特此通知。

首都师范大学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拟招生总人数
(含接收推免生人数)
初试考试科目专业备注复试科目研究方向信息

017 化学系 

化学系成立于1954年,是首都师范大学最早建立的院系之一。经过60余年的建设,在办学规模、办学条件、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化学系现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系现有专任教师55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教授22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20人,双聘院士1人,杰青/973首席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6人。

化学系现有化学(师范)和应用化学两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约400人。具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授权点。化学系现有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两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三个北京市知识创新团队,拥有光功能材料与器件和DNA损伤应答(与我校生科院共建)两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拥有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和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共建的北京高等学校化学与应用化学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实验室面积达到6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2.53亿元。

化学系秉承“人才培养乃立系之本”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本科人才的培养。所有教授均为本科生上课,为每位本科生配备一位学业导师,开创“五谈双导”全员育人新模式,强化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学业指导。教师的科研室全部向本科生开放,本科生在校期间均可参加课外科研立项,得到科研导师的指导。为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选拔培养机制,并适应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的新时代要求,自 2022 级本科生开始,在化学系设置实验班。实验班推行“导师制、项目式、学术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举措,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近几年师范生的就业签约率保持在90%以上,应化专业的就业签约率保持在80%以上,就业率均达到100%。近五年来,本科生参与发表论文133篇,其中SCI论文118篇,本科生第一作者SCI论文30余篇(包括Adv. Funct. Mater. (IF 12.8)、Biomaterials (IF 8.3)、Thernostics (IF 8.2)、Biosens. Bioelectron. (IF 7.78)、Anal. Chem. (IF 5.8) 等高水平期刊)。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和考研单位的欢迎和充分肯定(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化学所、国家纳米中心等)。2017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2年度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化学系坚持“学科建设乃强系之基”的学科建设理念,扎实推进学科建设。拥有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如600M核磁共振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离子质谱仪、单晶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20余项,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等项目以及横向联合课题多项。化学学科立足学科前沿,围绕国家战略和北京优先支持发展的材料和生物医学等交叉领域,形成了光电材料与物理化学、微纳传感与分析化学、功能配合物与合成化学三个优势学科方向。化学系近5年在包括国际顶级期刊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在内的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0余篇,其中SCI一区、二区论文200余篇。化学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进入C+类(前40-50%),处于同类高校化学学科的领先位置。

       化学系正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团结一心,奋发图强,力争实现学科建设的新突破,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


(Tel:01068903040)

117(20)



070300(学术学位)化学
59 (1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1有机化学④801物理化学

复试科目:017010无机及分析化学(含专业英语)
01(全日制)无机化学可推免
02(全日制)分析化学可推免
03(全日制)有机化学可推免
04(全日制)物理化学可推免
085601(专业学位)材料工程
58 (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75普通化学

复试科目:017011普通化学(含专业英语)
01(全日制)光电功能材料可推免
02(全日制)纳米生物材料可推免
03(全日制)能源材料可推免


招生简章

专业目录

院校公告